周易,周易预测
周易,周易预测
周易,周易预测
周易-首页 周易-简介 周易-版主介绍 周易,周易预测 周易-免费预测 周易-服务项目 周易-四柱 周易-基础 周易-应用 周易-情爱 周易-专栏 周易-精彩案例 周易-心理咨询 周易-解梦 周易-星座 周易-算命 周易-排盘 周易-六 周易-周易研究 周易-投资预算 周易-超自然科技 周易-好文推荐 周易-命运改造 周易-论坛 成都网站建设 周易-在线留言 周易-起名改名 周易-风声水起 周易-迷信批判 周易-联系我们


【重塑中医药战略地位(转帖)】

    

      来源:《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11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她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当今中国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证。近20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西方医学开始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环境-生物医学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国际对中医药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北京康派特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经过近两年深入基层医药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调研后认为,目前必须重新确立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地位,全面振兴中医药,建立中西医并重这一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为13亿中国人民的健康造福。

抗击非典看中医药的比较优势

       中国历史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上亿人,原因是中医药在防大疫上屡建奇功。这次抗击非典疫情中医药再立新功。去年的非典袭击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染病者5300多例,占世界的60%以上。全球非典的病死率为11%,台湾为27%、香港和新加坡均为17%,中国内地则为7%。中国内地效果之所以好,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介入了非典治疗过程,中西医结合发挥了特殊作用。其一,降低了死亡率。广州中医介入最早最深,病死率不到4%;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非典病人,无一人死亡。在北京,中医介入后病死率只是介入前的20%。其二,降低了治疗成本。西医治疗非典病人的人均费用是5万元以上,中医费用大大低于西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病人,费用最高的一例只有5000多元。其三,减少了后遗症。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西医治疗的非典病人目前患肺部纤维化和骨坏死病等的人超过1/3,以中医为主治疗的病人至今尚未发现特别的后遗症。

      中医治疗非典的作用与意义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同。2003年WHO与我国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抢救了大量非典患者的生命;在预防和恢复期治疗方面,迄今西医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中医有其独到之处;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是安全的,潜在效益很大。专家一致建议,应将中医纳入公共突发事件临床救治体系,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经验可作为其他国家防治急性传染病的参考。

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中医药学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遍作用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早在50年代就明确了“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中西医疗体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正确方针,并在1982年将“发展传统医学”写入《宪法》第21条。但长期以来,中央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认真执行,在具体的法律与政策、行政管理与国家投资、科研发展与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北京康派特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认为中医药发展面临如下困境。

1.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呈萎缩态势

      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2001年32.4万人,52年只增长17.4%;同期的西医医生为8.7万人和175.1万人,增长了近20倍;中西医医生人数比例由3.2:1变为1:5.4。目前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00多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只占1/10。2001年,全国等级医院中,以西医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和专科医院14953家,中医院2492家,二者之比约为6:1,且中医院规模普遍小于西医院。2003年,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36所,其中西医院校72所,综合大学中的西医22所,中医院校28所,中西医院校之比为3:1,且中医院校规模很小。1995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生256,003人,西医与中医在校生之比为5:1。

2.中医院校按西医模式培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

     中医院校教育西医化,已成为目前中医教育的一个倾向。课程安排上,中医传统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古汉语训练的缺乏,使许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研究院一位教授感叹地说,由于课程设置和考试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很少在中医上下功夫,甚至连《本草纲目》的《序》都念不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已无多少中医味道了,更难说是高级中医人才了,他们当教授后再教出来的学生还能是真正中医?技能培养上,西医的仪器实验不少,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硬功夫训练不多。毕业后,多数学生不会用中医理念看病,多半人纷纷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培养模式上,基本否定了师徒传承的传统培养方式。以师带徒、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名医。中医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制度与政策,基本否定师徒传承,这已成中医发展的极严重问题。目前,解放前和50年代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均已达耄耋之年。如果师徒传承失传,全国名老中医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主传秘方与技术很可能会断代。

3.按西医医院方式管理中医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

      目前全国2500多家等级中医院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60年代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运用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必须借助西医仪器才能诊疾断病;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中药西药为主互见;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据统计,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因此,可以说目前的许多中医医院已越来越不姓"中医",在很大程度已不具有中医临床基地的性质。

4.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中药科研走向废医存药

      中药现代化的提法是正确的,但如何现代化却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科学的问题。从中药现代化的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与标准,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其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本来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
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王牌”成果的“青蒿素”,通过有效成分提纯后,它已不具备中药的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药,应与黄连素等植物药提取物一样,归于西药范畴。又如,1992年比利时一诊所开出减肥“中药”、“苗条丸”,患者服用一年多,一半人出现严重肾病,经研究发现是药中所含马兜钤酸成分所致;后又发现另一些中药也含有马兜钤酸。这被西方舆论大肆宣扬为所谓“马兜钤酸肾病”、“中药肾病”事件,使中药形象大为受损。其实,这是中药成分化的结果,是将中药当食品长期过量食用的结果,它恰恰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辨病用药的根本要求。

       按照现行中药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开发出类似六味地黄丸的名方成药来。六味地黄丸不专治某一种病,可治好的病达400多种,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各种肾阴虚病辩证施治。若按西医病名使用六味地黄丸,则什么病也治不了。中药现代化走简单模仿西药研制的道路,将使中药学研究逐步失去自身理论基础、脱离特有临床经验体系特点,使中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不仅永远赶不上西药,而且将重蹈日本“废医存药”覆辙。这只会阻碍中医药学发展,绝不可能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振兴中医药势在必然

       充分保障13亿人民的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也是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当前,我国9亿农民无缘享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城镇中一半左右居民也缺乏正规的医疗卫生保障,只有2亿多人口有条件享受较好的国家医疗卫生保障。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非常之大。解决的途径,或学习西方,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西式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但是,就中国国情,此路不通。北京康派特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认为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比较优势,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真正的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1.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西方医学成果之显著、效果之普遍已为世界公认。但是,西医治疗费用之高昂,也是有目共睹。西医越现代化,投资也越大,费用也就越昂贵。其结果是国家和人民均越来越难以承受医疗成本压力。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美国自1980年以来,医疗费用逐年大幅上升,到2000年医疗卫生支出总额达1.3万亿美元,人均4650美元,占GDP的13%,占全球医疗卫生支出总额的43%。而美国人口才2.8亿,只占世界人口的5%。即使如此,美国尚有15%(即约4000万)人口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不仅如此,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却根本无法解决现行西医的局限性。一是治疗成本问题;二是西医面对一般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往往不如中医所具有的治疗成本低,而又有神奇的治疗效果。在这种背景下,过去被西方国家否认和禁止的针灸、中医、草药等传统医学方法,越来越得到国外医疗界的承认和重视,并作为“替代和补充医学”,逐步被纳入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若继续走西医为主的道路,必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根本没有能力来支付日益增大的医疗卫生成本。80年代以前,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体系使医疗人口覆盖率高达85%以上,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的高度赞扬。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学和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20多年来,中国的医疗事业、主要是西医取得了空前发展,但主要的受惠者是城镇居民,而且只是城镇中有公费医疗保障条件的部分人,占人口85%以上的农民和无公费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基本被排除在外。在普遍医疗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上,现在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的医疗卫生保障公平性进行了评价,中国被排在倒数第4位,为世界最不公平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人均卫生经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排世界最落后国家之列。中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与个人负担的比例为39.4:60.6,世界平均水平为61.8:38.2,最不发达国家为59.3:40.7。

      中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基本框架是: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就是说,通过国家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使中医药在城市能够与西医真正并驾齐驱,在农村则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全面振兴中医药学。只有建立这样的框架体系,才符合当前提出的疾病控制“重点下移战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和“重点前移战略”(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要求,才能够真正全面提升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实现”2020人人健康”的目标。

2.实施全面振兴中医药的系统工程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认为,重建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地位,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为基本框架,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最佳选择。为此,建议将全面振兴中医药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从六大方面着手,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

      (1) 实施中医药人才工程。目前我国70岁以上的名老中医已不足300人。为此,一些 老中医不得不发出"抢救中医"的强烈呼吁。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医药人才后继乏人问题,必须实施中医药人才工程,其核心是真正按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培养人才。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彻底改变中医药院校教育严重西医化的状况。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汉语基础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传统理论和经典为主,理化及西医学为辅;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西医实验为辅;上研究生深造,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并力争在中医理论认识和技能掌握上有所创新;毕业时,要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有条件成为真正的中医师。其次,将传统中医药教育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基本分开。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医学模式,中医和西医均有成熟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传承与经验,中西医结合则尚待探索和检验。中医教育应是基本独立的,不仅应与西医教育基本分开,也应与中西医结合教育分开。后者既可建立专门院校,也可作为中医、西医院校附属的独立科系。绝不可将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的一个主要选择,否则,中医药教育又会陷入西医化。第三,逐步扩大中医药院校数量、规模,改变其与西医院校完全不成比例的状况。第四,承认“师徒传承”、“以师带徒”培养模式,赋予正当的民间中医合法地位。要研究传统中医药学的特殊成才规律与经验,结合现代执业医师资格要求,制定专门的传统中医药师的资格认定和执业监督办法,使有真本事的民间中医公开化、正常化、正当化、合法化。同时,整顿与规范民间中医市场,依法打击各种非法的鱼目混珠的江湖郎中。为此,必须改革中医药教育体制,改革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中医药师资格认定和审查制度,增加财政对中医药教育的投入,为造就千百万真正的中医药人才创造体制和物质条件。

      (2) 实施中医药科研工程。中医药科研必须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其一,学习和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要挖掘、整理、研究各类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医术秘方,在充分严格地保护其知识产权前提下,加以推广和发展。其二,重新确立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医药要发展、要现代化,绝不能以西医为标准、模仿西医。而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医辩证论治体系和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其三,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开发新中医药。要在《药典》验方的基础上开发类似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同时在总结具有普效性的中药配方基础上研究开发新中成药。把以化学生物方法为主的中草药研究列入西医范畴。要建立中医药药品的专门评价标准和独立评价体系,使之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其四,建立独立的中医药科研评价标准与体系。其五,建立真正意义的中医科研与临床基地。从看病诊疾、处方用药,到治疗行程、临床验效,全过程均以传统中医为主。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可以建立独立的专门医院,也可在中医院和西医院里建立附属性的独立临床科系。

(    3) 实施中药产业发展工程。近年来,各类传统中药和新中药、中医医疗器械的生产增长非常迅速,中药产业正在成为一大新兴产业。但另一方面,在国际中药市场里,占主导地位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韩国等国。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中药大国。在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材加工业、中成药开发与生产、规范中药材和成品中药市场和拓展中药国际市场,以及完善中药材、中成药、中医医疗器械器具标准与检测检验等方面,形成真正的以中国为主的主导地位。

     (4) 实施乡村中医药工程。目前,中国医疗卫生的公平性现已居世界各国的最后几位。这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很不相称,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大相径庭,必须从根本上解决8亿农民医疗卫生问题。除了要逐步建立起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央最近决定重新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已着手进行试点)、建立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适应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以及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大力扶持乡镇卫生院等政策措施外,要重点实施和普及以中医药为主、提高农民自我防病治病的医疗制度。

       (5) 实施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在保持现行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大框架前提下,赋予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更大的自主权,使其在人事、教育、科研、生产和医院等方面行政管理均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保证其有条件按中医药特点进行管理。这是一定时期内中医药行政管理改革的可行选择。经过一段改革实践并证明其有效后,如有必要,也可将中医药管理从现行卫生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政管理系统。

      (6) 实施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研究制定保护传统中医药的专门法律法规,要象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一样保护中医药典籍、传统配方验方、中医秘术秘方和新中医药成果。在医疗卫生新法律新政策的制定中,贯彻中西医地位平等、一视同仁的精神,并在某些方面还要体现出对中医药的特别鼓励和扶持。


中文域名:周易风水
地址:成都市图书馆后办公区10楼(文翁路98号) 邮编:610041 7756547 位访问者
  联系邮箱tyfo@tyfohq.com 网站地图 101008975 ICP备案:蜀ICP备05001703号
本站关键词:周易预测 周易 联系人梁劲秋 电话:13350053401